• 硕士生导师

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

  200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文水资源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教授级高工,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中心抗旱管理与技术研究部主任,国家防总防汛抗旱专家,中国水科院科技英才。长期从事抗旱减灾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旱情监测评估、旱灾风险评估与管理、抗旱决策支持系统研发、抗旱减灾效益评估、抗旱技术标准与减灾规划、抗旱战略及政策研究等方面。主持和参加的干旱相关项目近10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0项以上,出版专著8部,编制国家标准1部和水利行业标准3部,完成的相关技术成果由水利部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正式下发执行的近20项,发表干旱相关学术论文40多篇,获得全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金奖1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主要成果

  专著:

  1.《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学习材料》,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

  2.《防汛抗旱专业干部培训教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

  3.《抗旱减灾指导手册》,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年

  4.《中国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战略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

  5.《抗旱工作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

  6.《水多水少话祸福》,科学普及出版社,2012年

  7.《旱灾风险评估理论与实践》,长江出版社,2016年

  8.《湖南省防汛抗旱实务》,长江出版社,2017年

  译著:

  1.《8.29“卡特里娜”飓风~新奥尔良堤防系统性能表现的初步研究》,长江出版社,2006年

  2.《减轻干旱灾害风险框架与实践》,长江出版社,2013.1。

  获奖:

  1.“全国抗旱规划”获2012年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金质奖。

  2.“干旱管理战略研究(Project Strategy for Drought Management)”2015年获得财政部暨亚洲开发银行“杰出成就奖”。

  3.“我国干旱灾害风险管理与应用实践研究”获2017年大禹二等奖。

  4.“城市干旱预警方法及应急响应对策研究”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科学技术二等奖。

  5.“农业旱情旱灾动态评估技术研究与示范”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4年科学技术二等奖。

  6.“水旱灾害网络共享数据库”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科学技术一等奖。

  技术标准:

  1.《区域旱情等级》(GB/T 32135-2015)

  2.《干旱灾害等级标准》(SL663-2014)

  3.《抗旱预案编制导则》(SL590-2013)

  4《旱情等级标准》(SL424-2008)

  柴福鑫,1979年7月生于河北高碑店,男,汉族,中共党员。2008年7月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防洪减灾决策支持技术及信息化。主要从事防汛抗旱决策支持、洪水预报调度、洪水风险分析与灾情评估和城市洪涝模拟等系统研发及模型研究工作。

  主持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主持和参与完成其他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已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EI检索11篇),合作出版专著5部,参与编写专著和译著7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厅局级科技奖励7项,参与编写标准4项,参与翻译出版标准2项,申请软件著作权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郭良,减灾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主要研究方向为山洪灾害防治、防汛抗旱水利信息化。长期从事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工作,在山洪灾害防治、小流域暴雨洪水和预报预警、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旱情监测评估和抗旱决策等方面有深入研究。主持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技术支撑工作,研发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数据库、国家监测预警平台和小流域暴雨洪水预报预警系统软件。负责全国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发布工作。发表中国山洪灾害防御关键技术等论文20余篇,获软件著作权10余项。

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

  (1)教育背景

  2002.9-2009.7中国水科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博士;

  1998.9-2001.4中国水科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

  1991.9-1995.7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工专业学士。

  (2)工作经历

  1995.8-1998.8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勘测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2001.4-至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2008年11月起任水灾害应急管理研究室室主任,2013年12月起任水利部减灾中心防洪决策支持技术部副主任。

  2006.12-2014.6,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2014.7-至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成果

  主要从事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技术、洪水预报、水库(群)联合调度、洪水风险管理、水利信息化等研究。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水利部、国际合作等重大或重点研究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和地方横向项目50余项。截至目前,获得水利部大禹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优秀地理信息系统工程铜奖”1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2年度科技应用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四);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译著8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参编行业标准4部。

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

  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6月博士后出站,并留院工作。目前兼任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协会水利信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工程应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及遥感影像应用工作委员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及数字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卫星测绘应用工作委员会委员,《遥感学报》编委。

  主要研究领域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旱灾害、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先后负责或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际合作、水利部及流域和省相关项目60多项,正式出版专著8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文章2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部一等奖一项,水利部大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中国水科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主要成果

  专著:

  1. 旱情遥感监测理论方法与实践,黄诗峰,辛景峰,杨永民,马建威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

  2. 堰塞湖遥感监测评估方法与实践,黄诗峰,李小涛,谭德宝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3. 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方法与实践,黄诗峰,陈德清,李小涛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4. 松花江流域现代洪水管理的理念、技术方法与实践,韩俊山,李纪人,张继权等著(参编第五章),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5. 河套灌区水平衡机制及耗水量研究,阮本清等著(参编第七章),科学出版社,2008

  6. 洪水灾害系统分析与设计,万庆等著,(编写第七章洪水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估)科学出版社,2000

  7.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理论,魏一鸣,金菊良,杨存建,黄诗峰,范英,陈德清著,科学出版社,2002

  8. “3S”技术水利应用指南,李纪人、黄诗峰等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论文:

  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文章20余篇。

  获奖:

  1. 中小河流突发性洪水监测预报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2016,大禹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

  2. 农业旱涝灾害遥感监测技术,201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3. 基于遥感的堰塞湖快速识别与基础信息平台建设,201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排名第1

  4. 资源与环境管理复杂系统建模方法及其应用,2011,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4

  5. 松花江洪水管理系统,大禹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排名第5

  6. 松花江洪水管理系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应用特等奖,排名第3,2009年

  7. 《水旱灾害遥感监测预警技术体系研究与建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应用一等奖2007年,排名第2

  8. 洪涝灾害监测预报与风险管理,大禹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排名第2

  9. 洪涝灾害监测预报与风险管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应用一等奖,2004,排名第2

  10. 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嘉陵江流域重点产沙区泥沙输移动态监测系统与水保减沙遥感(卫片)分析评判的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2002年,排名第5

  11.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业务运行系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应用一等奖2000年,排名第6

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

  1994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1997年4月和2003年6月分别获得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硕士、博士学位。1994年-2003年,主要从事二维洪水分析模型研究、洪水风险图编制和洪水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2004年起,开始防洪抗旱技术标准,洪水管理战略,城市洪水风险管理理论、洪涝灾害风险分析和内涝预警系统的研究开发;2008年起,研究重点转入自主知识产权洪水分析软件的开发、动态洪水风险图制作、洪水风险图应用、台风灾害管理和洪水影响评价等方面。现任减灾中心洪水管理与影响评价研究部主任,教授级高工。

主要成果

  主持和参与了“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同时主持或参与了全国防洪规划、全国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全国洪水风险图编制等重要项目的科研和技术咨询,在洪涝灾害仿真模拟与预报预警、洪水风险管理战略与防洪减灾政策、城市洪涝模拟与防治、洪水风险图编制等领域的研究和咨询中取得了重大发现和成果,有关成果在七大流域、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江西、湖北、辽宁等省市的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获得较好评价。获水利部大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译)著6部。参编国家标准1项,主编行业标准1项。2007年、2016年分别获中国水科院“十佳青年”和“科技英才”称号。作为防洪减灾专家,多次接受央视新闻时事评论节目的采访,效果良好。

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

  研究范围主要涉及防洪决策支持系统、洪涝模拟模型等方面。对利用洪涝模拟模型以及各类信息化技术,设计建立完整实用的防洪决策支持系统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完成了四十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三十余项。参与撰写译著一本,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其它奖项若干。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参编标准一项;软件著作权若干,其中软件产品两项,进入推广名录两项。

主要成果

  包括国家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广东省三防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决策支持业务应用系统、北京市城区精细化洪涝模拟模型及调度系统、河南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安庆等城市的暴雨积水和外洪模拟、荆江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分析、2013年松辽流域洪水应急退水分析等等。

  获得大禹奖二等奖“水旱风灾害防御决策支持关键技术研究与业务化应用”,证书编号DYJ20120110-G06。

  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北京市防汛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证书编号2017环-3-012-G02。

  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主持完成了“洪水风险图绘制通用软件”、“洪水风险图集成管理与应用软件”,进入国家防办公布的“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软件名录,并被水利部推广中心列入《2015年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已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

  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开发完成的“中水星球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软件平台V3.0”软件产品”被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软件产品,并被用于河南省79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主持完成的“黑龙江省城市防洪系统”被黑龙江省防办认定为定型产品,推广应用于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

  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主持完成的“广东省三防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决策支持业务应用系统”通过验收,获得地理信息协会GIS优秀工程奖金奖。国家防总和多个省市县的同行对项目进行了调研、座谈,为类似信息化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建设经验和技术措施。

  作为主要编写人之一,参加了水利行业标准《防汛抗旱用图图式SL73.7-2013》,标准已颁布实施。

  作为主要编写人之一,参加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 的编写,该规划已由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

  参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管理”,主持制订了《省地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并已下发。

  作为主要编写人之一,参加了《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细则》的编写,已下发。

作为主要参加者之一,完成了《省(区、市、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编制大纲》编写,该大纲成为各流域、各省编写2013-2015年实施方案的依据。

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山洪预警数据接收汇集的方法”。

作为主要参加者之一,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基于水利地图数据模型的洪水风险图绘制方法及其系统”。

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在研的深圳河湾流域洪涝模拟模型研究与应用项目,对城市雨水运动进行全过程模拟,精细化刻画城市微地形和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为科学合理的规划预案、应急调度提供支持。

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

  马建明,1997年、2003年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专业,分别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防洪减灾、洪水风险图编制、水动力学模型研发与应用、水利信息化等方面工作。重点从事一二维水动力学耦合的洪水风险分析软件以及城市洪水风险分析软件研发。

 

主要成果

  依托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主持了洪水分析软件研发任务,开发了包括复杂水利工程调度模拟的一维河网计算引擎,高分辨率二维洪水分析计算引擎,快速非结构网格生成模块,实现了一二维耦合以及城市管网与二维模型耦合,形成了国产洪水分析软件IFMS/Urban产品。主持和参与了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洪涝灾害评估标准等5部行业标准制修订。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标准化研究”,作为专题负责人参加了我国城市洪涝监测预警预报与应急响应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成都市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资阳市全域水生态体系综合规划”等项目,承担了近20项全国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任务,主持了成都市城区,河北省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漳卫河大名泛区,贵州省榕江县城区实时洪水风险分析系统研发。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1部,译著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

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

  1997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然地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获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在遥感中心与减灾中心工作,2005年评为高级工程师,2012年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8年4月至2009年7月借调到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工作,主要负责外事与国际河流管理工作。

  主要从事水利遥感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旱遥感监测、陆面过程遥感定量反演、国际河流遥感监测与管理、无人机遥感等。作为项目负责先后承担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课题、“973”专题任务以及省部级科研计划项目三十余项。

主要成果

  (1)专著

  - 《“3S”技术水利应用指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参编

  - 《基于3S的江河水污染监测与应用》,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年,参编

  - 《中国水利》,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年,合作编译

  -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间信息分析方法及应用》,2014年,合著

  - 《Urban Planning and Water-related Disaster Management》,2019,参编

  (2)文章

  目前公开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SCI/EI论文二十余篇,代表性文章如下:

  - Cai J, Pang Z*, Fu J. Spatial feature analysis of a cosmic-ray sensor for measuring the soil water content: Comparison of four weighting methods [J].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 Parts A/B/C, 2018:S147470651730075X (SCI)

  - Tianjie Lei, Zhiguo Pang*, Xingyong Wang, Changliang Shao. Drought and Carbon Cycling of Grassland Ecosystems under Global Change: A Review water. Water, 2016.8.10,8(10)(SCI)

  - Pang Z* , Lei T , Lu J , et al. Ecological benefits assessment of river flow diversion for Ejina oasis in Heihe River basin using remote sensing[C]. Geoscience &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EEE, 2016. (EI)

  - Pang Z*, Cai J, Song W, et al. Measuring and verifying of soil moisture in desert steppe from different spatial scaling[C]. Geoscience &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EEE, 2016. (EI)

  - Zhiguo Pang*,Jingya Cai,Jun’e Fu. Application of Cosmic-ray, Neutron Method to Soil Moisture Measurement in Desert Steppe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5.11.20 569: 816~824(EI)

  - Fu J, Lu J, Pang Z. Framework design for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and data service system of regional river basins[C]. Remote Sensing of the Environment: 19th National Symposium on Remote Sensing of China.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 2015. (EI)

  - Pang Z, Fu J, Cao D, et al. Analysis on water consumption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stage for winter wheat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J].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2013, 8762(1):-. (EI)

  - Yin, F., Xiong, Y., Jiang, L., & Pang, Z.. Projected impacts of bioenergy-demand-induced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s on regional climate in central europe. Advances in Meteorology, 2013, 1-9. (SCI)

  - Zhiguo Pang*, Eco-environment evolvement analysis of Ertan ,reservoir catchment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1.11.10 vol.5495~100.(SCI)

  - Pang Zhiguo, Li Qing, Huang Shifeng. The Feature Information Rapid Extraction of Barrier Lake and Downstream Channel Based on Point Cloud Da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Hydraulic Engineering (CMHE2012), March, 2012, Nanjing, CHINA (EI)

  - 庞治国, 李琳, 潘世兵.乌苏里江水深遥感反演.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1.1, 187~192 (SCI)

  - Pang Zhiguo, Lu Jingxuan, Li Lin. Assessing Vegetation Response To River Flow Diversion In The A Natural Oasis Using Remote Sensing,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 informatics HIC 2010, Tianjin, CHINA(ISTP)

  - 庞治国, 苑西民, 李纪人. 基于神经网络的土壤墒情预报模型,2006水利学会年会, P37-42(优秀论文)

  - 庞治国,付俊娥,李纪人,肖乾广.基于能量平衡的蒸散发遥感反演计算模型研究,水科学进展,2004,Vol. 15(3),364~369(EI)

  (3)获奖成果

  - 《跨时空水利遥感定量监测关键技术》,2018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2;

  - 《北京市农业水资源监测与管理》,2012年,农业节水科技二等奖,排名1;

  - 《基于多指标的内陆河绿洲演变遥感监测研究》,2011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2;

  - 《洪涝灾害的监测、预报与风险管理系统》,2005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8;

  - 《旱情遥感监测实用方法与业务化实验研究》,2004年,中国水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4。

  (4)发明专利

  - 《一种多尺度土壤墒情协同观测装置》,发明专利,ZL 2015 1 0202877.3

  - 《一种大尺度植被覆盖度航空动态获取系统》,发明专利,ZL 2013 1 0380546.X

  - 《一种地表感热/潜热通量测量系统》,实用新型,ZL 2016 2 0580443.7

  《一种模拟水华爆发的实验装置》,实用新型:ZL 2010 2 0688297.2

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

  201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利遥感与抗旱减灾,在生态水文过程模拟、干旱遥感监测、无人机系统研发与应用、灌区遥感、土壤侵蚀遥感监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先进技术示范项目、行业标准等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参编专著2部,获大禹二等奖2项,入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五大人才计划”。

主要成果

  专著:

  1.《干旱区水资源分配理论及流域演化模型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年

  2.《生态水文模型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2年

  论文:

  截止2018年底,公开发表论文26篇,其中期刊论文19篇,会议论文7篇。

  专利

  1. 一种大尺度植被覆盖度航空动态获取系统,CN201310380546.X

  2. 一种多尺度土壤墒情协同观测装置,CN201520256957.2

  3. 一种植被覆盖度动态获取装置,CN201210418085.6

  4.一种轻小型固定翼无人机载荷模块化内连接电气接口装置,ZL201721214483.0

  5. 基于TD-LTE4G的无人机视频传输系统,ZL201820900502.3

  6. 一种较高空间分辨率区域地表温度无人机获取装置及系统,ZL201721214928.1

  7. 一种轻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用翼型,ZL201721207224.5

  8.一种轻小型固定翼无人机载荷快速连接与更换装置,ZL201721206039.4

  9,一种昂首式手抛小型固定翼无人机机身,ZL201820921016.x

  10,一种折叠自锁装置、机臂及旋翼飞机,ZL201620895267.6

  11,手抛式固定翼无人机,ZL201830304156.8

  12,一种小型电动无人机发动机测试台架,ZL201820900505.7

  获奖:

  1.“我国干旱灾害风险管理与应用实践研究”获2017年大禹二等奖。

  2.“跨时空水利遥感定量监测关键技术”获2018年水利部大禹科学技术二等奖。

  3. “跨区域流域卫星遥感定量监测关键技术”获2015年中国水科院科学技术一等奖;

  技术标准:

  1.《水旱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技术规范》(SL 750-2017)

  2.《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L 773-2018)

  孙东亚,减灾中心总工,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堤坝工程安全评价以及与之相关的河流综合管理中河流生态修复等。在堤坝工程安全监测管理,探索性开展光纤监测技术研究和光纤传感器的开发,开发了混凝土裂缝分布式传感器、用于结构应变分布测量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堤坝工程安全评价方法方面,结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关键技术研究”等,探索地质统计法在堤坝可靠性分析方面的应用技术。基于事件树分析方法,研究已建堤坝工程安全状态评价方法,在堤坝防护技术、失效概率评估和堤坝溃口模式的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为防洪工程的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在堤坝坝坡抗滑稳定分析方法方面,研究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边坡抗滑稳定分析方法、基于非连续变形分析的岩质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基于统计分析原理的边坡滑动失稳概率分析方法。部分成果被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所采纳,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编写专著两部,在核心及以上期刊表论文约400篇。

  万金红,民进会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民进中央人口资源环境专委会委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水文气候史、水利遗产保护、水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各类研究课题数十项。水利遗产保护与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创始人,建议并将“水利遗产保护”写入《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奠定了水利遗产作为国家文化遗产重要组成的法理地位。参编各类书籍十余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SCI、SSCI、EI检索10余篇,参编水利、文物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余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任学术期刊《人民珠江》、《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编委,国内外多家学术刊物审稿人。多次随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出调研,多篇研究报告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和批示。

  辛景峰,1962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级高工。

  200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从

  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博士后出站,同年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

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

  200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同年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生态环境及水旱灾害监测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中国水利学会、中国遥感协会、中国土壤学会会员,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国际期刊评审专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评价专家。先后在加拿大农业部列桥农业研究中心、荷兰瓦格宁根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承担完成了国家863、973、科技部社会公益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行业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中加国际合作、中荷国际合作、中欧合作龙计划、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以及省级科研任务六十多项,在地表参数遥感反演、水旱灾害监测评估、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软件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在干旱监测模型方法研究、应用系统研发等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研究成果在多个地区得到应用。参加编写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40多篇、撰写技术报告60多份。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4项、院级科学技术奖励4项,软件著作权5项,专利5项。

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5024,大范围干旱监测预报与灾害风险防范技术和示范,2018/01-2021/12,专题负责人。

2、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项目,Z-N1302-G1503、水利部旱情遥感监测系统建设、2015/03-2016/12、技术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51420105014,流域坡面能量水量过程耦合机理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研究,2015/01-2019/12、课题负责人。

4、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08-Y30B07-9001-13/15、高分水利遥感应用示范系统(一期)-水旱灾害监测、2013/07-2015/12、专题负责人。

5、863计划,2012AA12A309、面向服务的区域河流遥感监测关键技术、2012/01-2015/06、专题负责人。

6、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1078,灾难性洪旱回溯模拟及对策评估关键技术研究,2010/09-2013/09、课题负责人。

7、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2009BAK56B01,震损水库及堰塞湖风险评估与处置关键技术研究,2009/01-2011/12、专题负责人。

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87B04-05,沿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2008/01-2010/12、子课题负责人。

9、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5DIB3J055,官厅密云水源地安全遥感监测与评估,2006/01-2008/12、项目负责人。

10、科技部公益项目,2003DIB4J136,水旱灾害遥感监测预警技术体系研究与建立,2004/01-2006/12、项目负责人。

11、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2000DIB10084,旱情遥感监测实用方法与业务化实验研究,2001/01-2003/12、项目负责人。

主要成果

  专著

  1. 旱情遥感监测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合著

  2. 堰塞湖遥感监测评估方法与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合著

  3. 定量遥感模型应用与不确定性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参编

  4.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参编

  5. 基于3S技术的江河水污染监测与应用,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参编

  6. 技术预见报告,科学出版社,2008,参编

  7. 热红外遥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参编

  8. 河北旱作与节水农业之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参编

  9. 盐渍化土壤的水盐运动,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6,参编

  论文

  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检索文章20余篇。

  专利

  1.基于规则的大范围水体信息遥感自动提取方法及系统,2017/6/16,中国,ZL201410470496.9

  2.基于遥感数据的区域地表感热/潜热通量反演方法及系统,2018/6/12,中国,ZL201610423128.8

  3.基于网格延展法的降雨等值线构建方法,2019/6/21,中国,ZL201810871167.3

  4.一种地表感热/潜热通量测量系统,2016/11/23, 中国, ZL201620580443.7

  奖励

1. 《多源遥感协同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系统》,2016年,中国地理产业优秀工程一等奖,排名2

2. 《基于遥感的堰塞湖快速识别与基础信息平台建设》,2013年,中国水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

3.《沿白洋淀高风险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2013,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9

4.《水旱灾害遥感监测预警技术体系研究与建立》,2007,中国水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4

5.《旱情遥感监测实用方法与业务化实验研究》,2004,中国水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

6.《冀中南潮土区棉花因土平衡施肥技术》,1989年,河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排名3

7.《硝酸磷肥肥效及施用技术研究》,1991年,河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排名3

8.《冀中南潮土区花生因土平衡施肥技术》,1993年,河北省农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4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19 11:56:07